象征主义是一种在美术中运用隐秘符号、寓意和暗码的风格与流派。对象征主义画家来说,重要的是向观者传达隐含的哲学或神秘信息,使观者能够发现作者的真实意图。神秘符号自古代起就在艺术中被使用。它们可以在古埃及的纸草文献、巴比伦艺术、古典时期、基督教圣像等处见到。顺便一提,在基督教初兴时期,信徒曾遭受迫害,不得不隐藏自己;为了辨认同志并保证安全,他们佩戴鱼的标志——鱼因此成为了他们对耶稣基督的象征。
在早期文艺复兴时期,艺术家常在宗教和神话题材中使用象征。耶罗尼米斯·博斯的画作就是该时期的鲜明例子;顺便说一句,他作品中的象征如今很难作出唯一明确的解读。
在荷兰绘画的黄金年代,受象征主义深刻影响,出现了一个新的分支——静物画的副类型“虚空之虚”(vanitas)。在小荷兰画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生命短暂性的象征:骷髅、乐器、凋谢的花朵和熄灭的蜡烛。
在18—19世纪,象征主义的思想渗透到风景画领域,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是卡斯帕·大卫·弗里德里希。他画作的象征既朴素易懂,又具有深刻的精神内涵。弗里德里希的作品延续了欧洲浪漫主义的精神,象征主义正是从浪漫主义中发展成一个独立的艺术方向。这两个流派都以寻找崇高的精神源头为目标,唯一的差别在于:浪漫主义者认为生命的至高奥秘蕴藏于对自身内心世界的认识,而象征主义者则指向绝对的存在。
尽管有着悠久的历史,象征主义作为一个独立且自足的流派,直到1886年才为大众所知。正是在那一年,法国诗人让·莫雷阿(Jean Moréas)发表了他的《象征主义宣言》,并首次提出“象征主义”这一术语。在宣言中,他写道:“象征主义诗歌试图将理念披上一种可触的形态。”他还写道:“我们生活的一切现象对象征艺术而言并非就其自身具有意义,而只是原初理念那难以触及的反映,表明它们与理念之间存在着神秘的亲缘关系。正是象征能够把人引向理念,那些降临于诗人的启示——是通往美好世界的钥匙,而这个世界在过去曾由宗教所承诺。”也就是说,理念是首要的,其表达是次要的;为此,艺术家既借用学院派的手法,也借用现代主义的技法。同时,寻找新的艺术语言以表达复杂的隐含意义也很重要;与此同时存在对美与神秘的崇拜、颓废情绪(在诗歌中尤为明显)以及对不可及理想的敬仰。
法国诗人夏尔·波德莱尔(Charles Baudelaire)也是形成象征主义美学的先驱之一。他设想世间万象由无形的相似之线相联,只有艺术世界的先知——画家或诗人——才能看见这些联系,并将神秘的象征转译成观众可理解的语言。
象征主义也依托哲学家普罗提诺(Plotinus)的话:"我们执着于事物的外在面,而不知真正触动我们的正是隐藏在其内部的东西。"
在《谦者的宝藏》(Le Trésor des humbles)中,比利时哲学家兼剧作家莫里斯·梅特林克写道:"一旦嘴唇入睡,灵魂便醒来并开始行动。要想认识真实存在的事物,就必须在内心培养寂静,因为只有在寂静中,意想不到而又永恒的花朵才会短暂绽放,并根据与你交往者的不同而改变形状与色彩。"
正如斯特凡·马拉美(Stéphane Mallarmé)所写:"给一个对象命名——意味着毁掉四分之三的诗意享受,那种享受在于逐步猜测的幸福;唤起它——这才是梦想。"
在象征主义画作中,形式的清晰度出现溶解,色彩与节奏的重心增强,从而加强了形而上对象的表现力,而象征可以是各种不同的物件。例如:数字7——完满(如一周七天、七宗罪、彩虹七色);橄榄枝——和平;猫头鹰——智慧、睡眠或死亡;婴儿——纯洁的灵魂;圣杯——基督的赎罪牺牲;骷髅——死亡的临近;沙漏——存在的短暂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