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历山大·谢尔盖耶维奇·普希金
关于博物馆
亚历山大·普希金是俄罗斯诗人、剧作家和散文家,奠定了俄罗斯现实主义流派的基础,同时也是文学批评家与文学理论家、历史学家、评论家、记者、编辑和出版人。他出生于莫斯科的一个已没落的贵族家庭。普希金家中常聚集着诗人、画家和音乐家。法国文化和优秀的教育对孩子们的成长产生了重大影响。普希金在学业上并不特别用功,但从小就表现出对文学的热情:七岁起便用法语创作小喜剧,模仿莫里哀,还写寓言和诗歌。
十二岁时普希金进入精英的采尔斯科塞尔中学(Царскосельский лицей),在那里结交了挚友:Иван Пущин、Антон Дельвиг 和 Вильгельм Кюхельбекер。就读期间,普希金继续大量阅读并用法语写作;在一次冬季的分级考试中,十五岁的诗人朗诵了他的诗《Воспоминания в Царском Селе》(《在采尔斯科塞尔的回忆》),令加夫里ил·德热拉瓦因(Гавриил Державин)大为惊讶。毕业后,普希金加入了十二月党人“幸福联盟”下的文学戏剧社“绿灯”(«Зеленая лампа»)。该社成员宣扬自由主义思想。普希金的作品《Вольность》(《自由》)、《К Чаадаеву》(《致查达耶夫》)和《Деревня》(《乡村》)激怒了亚历山大一世,皇帝下令将诗人流放到西伯利亚或索洛韦茨基修道院,但在卡拉姆津(Карамзин)的求情下,普希金被改派到南方服役。
在此期间诞生了作品《Кавказский пленник》(《高加索的囚徒》)、《Гавриилиада》、《Братья-разбойники》(《强盗兄弟》)、《Бахчисарайский фонтан》(《巴赫奇萨赖喷泉》)、《Песнь о вещем Олеге》(《先知奥列格之歌》),并开始创作长篇叙事诗《Евгений Онегин》(《叶甫盖尼·奥涅京》)。因在给 Кюхельбекер 的信中发表无神论言论,普希金被流放到米哈伊洛夫斯科耶(Михайловское),在那里被软禁,与保姆阿丽娜·罗季奥诺夫娜(Арина Родионовна)交谈,并写成悲剧《Борис Годунов》(《鲍里斯·戈杜诺夫》)。尼古拉一世上台镇压了十二月党人,释放了普希金,给予庇护并建议其担任皇帝的私人审查官。皇帝希望普希金成为宫廷诗人,但普希金继续创作宣扬自由思想的诗歌。随后当局再次对他实行严格管控,禁止他自由出行并公开朗读自己的作品。
与此同时,诗人遇到了娜塔利娅·冈察洛娃(Наталья Гончарова),曾向她求婚,但因新娘年幼而遭到其父母的拒绝。为逃避忧思,他前往高加索,在那里创作了一组诗歌:《Кавказ》(《高加索》)、《На холмах Грузии лежит ночная мгла…》(《格鲁吉亚山坡上笼罩着夜色……》)、《Обвал》(《山崩》)、《Делибаш》与《Монастырь на Казбеке》(《卡兹别克山上的修道院》)。一年后诗人返回莫斯科并再次向冈察洛娃求婚——这次婚事得到了祝福。由于普希金没有财产,他的父亲将位于下诺夫哥罗德州博尔迪诺(Болдино)的一部分家产赠予他,诗人前往那里办理法律事务,但因霍乱疫情无法返回首都。
在博尔迪诺度过的秋天是诗人创作生涯中最丰饶的时期。正是在这里完成了《Евгений Онегин》(《叶甫盖尼·奥涅金》),写成了《Повести покойного Ивана Петровича Белкина》(《已故伊万·彼得罗维奇·别尔金的故事》)、《История села Горюхина》(《戈留欣村的故事》)、《Маленькие трагедии》(《小悲剧》)、戏剧《Русалка》(《水妖》)、叙事诗《Домик в Коломне》(《科洛姆纳小屋》)以及大量诗作。婚后诗人搜集了关于叶梅良·普加乔夫(Емельян Пугачёв)的素材,并在第二次博尔迪诺的秋天创作了《Медный всадник》(《青铜骑士》)、《Анджело》(《安杰洛》)、《Пиковая дама》(《黑桃皇后》)、《Сказка о рыбаке и рыбке》(《渔夫与鱼的故事》)、《Сказка о мертвой царевне и о семи богатырях》(《关于死去的公主与七位勇士的童话》)。晚年他倾向于现实主义文学,写作关注社会不平等,但未能为同时代人所理解。最终他在与乔治·丹特斯(Жорж Дантес)的一场决斗中悲剧身亡,后者败坏了娜塔利娅·普希金的名誉。

出生日期
06 六月 1799
死亡日期
10 二月 1837
活动类型
作家